哈里发拉施德常常走出王宫,到全国各地去微服私访.一天,他想带宰相吉尔法和执刑官马斯鲁尔到巴格达去,认为应该到那里去安慰失去亲人的人,去为愁苦的人排忧解难,去接济贫苦百姓,去处置造孽分子,去调停不和的家庭,只有这样,才能济贫扶危,扬善抑恶,使社会得到整顿,从而巩固政权. 哈里发拉施德亲率宰相等一行人来到巴格达城,他们走街串巷.访贫问苦,不知不觉中走进一条十分狭小的胡同.他们看到一个头发斑白.脑满肠肥的老人,手拄一根弯曲的棍子,一步一颤地向他们走来.老人走近了,他们发现老人头顶一个鱼篓,肩背一张鱼网.老人行路艰巨,口中念念有词: "人们都会在说你的知识多么渊博,渊博得能给迷路人指明方向.使糊涂人变得清醒.可是我认为知识没有给人们带来幸福,否则,我怎么到现在还衣食无着呢?现现在,应该说权势才是学问,金钱才是知识.比如我现在要卖掉我的知识来调换一日温饱,也许没有什么人愿意解囊相救,如果我用知识去寻求生计,那不啻是痴人说梦.痴心妄想.人们常说,康健是生活之本,可是穷苦人却多半面黄肌瘦.疲惫不堪,有钱人见了避而远之,孩子们见了追打戏谑,就是看家狗见了也比见到其他人叫得凶.穷苦无处栖身,无路可走,只好长眠于地下." 哈里发拉施德对宰相吉尔法说:"听这个老人的言谈话语,他似乎有什么心思要表述,有什么话要说,你去问问他是什么人." 吉尔法应命上前问老人:"老人家,请问你是干什么的?" 老人说:"难道你从我这身打扮上还看不出来吗?你们这些人的眼里就是没有穷人!"老人说着说着,动起气来,"我是一个穷渔夫,终年靠打鱼维持一家的生活.明天一大早我就来到河边,可是不知撒了多少次网,却一条鱼都没有打上来.我没有脸面回家,真不想活了!" "你能否带我们到河边,再撒一网,无论你打上鱼打不上鱼,我们都付给你300金币作为酬劳."哈里发拉施德上前一步,对老人说. 老人听到有人肯出大价格,来让他再撒一网,心想,这个买卖便宜得出奇,满面愁容马上出现了一丝笑意.真是天无绝人之路,一家人的生计又有了希望.于是,他带着哈里发拉施德和宰相吉尔法,一路小跑又回到河边. 渔夫谙练地张开网,用力向河中撒去.他等了一会儿,才往上拉网,鱼网显得很重重的,他心里很高兴,这回准是满满的一网鱼!他用力拉网,很费劲,可是想到收获在望,就不怕用力了.鱼网终于拉了上来,一看,不是鱼,却是一只挂着锁的箱子.在场的人惊愕不止.哈里发拉施德有言在先,宰相吉尔法取出300金币递给渔夫,说道: "这里没你的事了,你回家吧." 渔夫接过钱,喜滋滋地走了. 箱子被抬进王宫,哈里发拉施德命人撬开箱子,一看,里面是一具女尸!尸体已被卸成七零八碎的几块,但从尸体的轮廓仍可以看出来,这是一个窈窕鲜艳的女子. 哈里发拉施德见此情景,十分生气,他想:作为一国之主,常常听臣民们说国泰民安,怎么会有人明目张胆地将一个女子杀害,而且将其尸体支解成如此惨不忍睹的样子,抛进河里!绝不能让罪犯逍遥法外!于是,他转身喝令宰相吉尔法道:
善待"哈里发"的黑人
在哈里发拉施德的儿子迈蒙承当王位的时候,迈蒙的叔父伊卜拉欣与他争权夺利,势不两立.但是他感到势单力薄,在京城无施展的余地,便拉出一拨人来,跑到浪育,称孤道寡,自立为王,与巴格达分庭抗礼,唱起了对台戏.他在浪育自称哈里发,可是他这个哈里发只当了一年零十一个月又二十天.因为他在浪育称王后,与迈蒙闹对立,使正式继任的哈里发迈蒙十分为难. 迈蒙以宽大为怀,希望他不要与中心闹对立,一再劝他改过自新,转头是岸.可是伊卜拉欣却一意孤行.我行我素,结果造成极度恶劣的影响.伊卜拉欣搞分裂.闹独立.另立一套,对于迈蒙来说,显而易见是叛乱行为.为了平乱,使国家长治久安,迈蒙迫不得已,只好亲自率领大军征讨伊卜拉欣,以实现统一.伊卜拉欣在浪育立足未稳.势单力薄,当迈蒙大兵压境时,伊卜拉欣的人马立即溃不成军,四处逃散.伊卜拉欣在浪育呆不住了,便只身逃回巴格达,躲在自己家中.这时,迈蒙收回通缉令,谁捉到伊卜拉浏览金十万.通缉令一出,伊卜拉欣便无藏身之地了. 伊卜拉欣觉得躲在家中,绝不是个好法子,他的心情十分复杂,想到自己的不幸遭遇,非常惆怅,偌大的天地,竟容不下他!他此时已失去了安全感,终日漫不经心.坐卧不宁,愁苦万分,手足无措.他在家中实在呆不下去了,便乔装改扮一番,从家中后门溜了出去.时值正午,烈日当头,他茫然不知应该到哪里去,沉着中钻进一条胡同.他越往里走,胡同越窄,直至走到终点,才发现那是一条死胡同!这时他若再往回返,就有可能暴露目标.身陷囹圄,后果不堪设想.可是他已到了山穷水尽.走投无路的境地了!他心中充满了悲哀,叹道: "我们是属于安拉的,我们都要归宿到安拉的御前去.我如此乔装打扮走出家门,从胡同口走到这儿来,如果再走回去,准会引起周围的人的注意,人们一嫌疑,我就危险了,因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,他们抓住我,能拿到十万金币的赏钱呢!我这人也真是的,干吗从家中出来呢?这不是自投罗网.自寻死路吗?" 他越想越恼火,越琢磨越畏惧,认为自己的人生之路已走到终点了.正当他万般无奈之际,突然之间之间之间发现一个小门里走出来一个黑人,他像是见到了救命仇人似的上前,对黑人说: "你好!你家里有地方能让我呆一会儿吗?" 黑人绝不迟疑地说:"有,请出去吧!" 黑人说完,将伊卜拉欣让进家中.伊卜拉欣走出来,一看,只见黑人的家里虽然并不宽敞,却也整齐干净.他正看着,只听大门响了一下,那黑人不见了.这时他想,这黑人突然之间之间之间不声不响地出去了,一定是认定他是个被通缉者,赶忙出去通风报信去了.他原以为自己来到黑人家中,能躲一阵子,安全暂时有了保障,不料,黑人却把他关在屋子里,去报信.领赏去了,使他成为瓮中之鳖,只好束手就擒了.想到这儿,他更加忐忑不安,丧气到了极点,像热锅上的蚂蚁(ant),烦躁不安,不知如何是好. 过了一会儿,门开了,他想这准是黑人带着官兵前来捉拿他了!他看着大门处,却看到黑人引着一个脚夫挑着一担食品和食具走出去了,前面并不见什么官兵.脚夫将食品和食具放在桌上,收了钱,便不声不响地离去了. 黑人把食品摆好,对伊卜拉欣说道:"我是以放血为职业的,这是一种下贱.卑微的职业,因此我是不配与你同桌吃喝的.我替你买来了一些面饼和肉.菜,这些食具也是新的,没人用过,你想吃什么,就请自己动手做吧."
村姑_农夫和国王
已往有个国王,名叫马尔诺,为人善良.慷慨.慈祥,很喜欢打猎,常常一时兴起,说出发就出发.可是他的主管生活起居的官员却工作马虎大意,有时丢三落四的,使国王在外出时感到不方便. 一天国王心血来潮,率领一些人进山打猎.天气很热,国王口渴了,要喝水.可是粗心的仆从却忘记了带水囊,山中又找不到泉水,急得大家团团转,又找不出什么好法子.正当大家束手无策之时,只见有三个村姑头上顶着水罐从远方走来.国王口渴得受不了,便自己走上前去,向村姑讨水喝.那三个村姑十分慷慨大方,绝不犹豫地将头上顶着的盛满水的罐放到地上,争着给国王倒水喝.国王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,为村姑们的慷慨好客而深受感动,要重谢她们.国王让仆从们拿些金银珠宝送给她们,可是疏于职守的仆从没有随身带来钱或礼品;他们又处于深山老林之中,前不见村.后不着店的,众人急得团团转,谁也想不出什么好法子.这时国王束手无策,从自己御用的箭筒中,抽出一把用金子制成箭头的箭,分给每个村姑十支,以表示对她们渴中送水的盛情的真诚的谢意. 村姑们平时就盛情好客,常常给旅行者.老弱病残或其他需要喝水的人们送水喝.她们认为这是自己应该做的事儿,况且是国王要喝水,这是千载难逢的向陛下做贡献.表敬意的机会呀!没想到请国王喝了水,国王竟然把他心爱的用金子制成箭头的箭送给自己,因此受宠若惊.欣喜若狂.她们高兴得又蹦又跳,一个村姑对另外两个同伴说: "姐妹们,你们看国王马尔诺如此慷慨大方,真是名不虚传!明天咱们算是走运了,我们得到了陛下的恩宠,是其他人所瞠乎厥后的.来吧,让我们每个人都吟首诗来赞美他吧!" 这个村姑的发起,说出了其他两个同伴的心声,大家一致赞成用吟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心里的感情.于是这三个活泼.聪明.聪明的村姑当场各吟一首诗,以此来颂扬国王马尔诺.她们所吟之诗如下: 他用金子铸头的利箭, 射向敌人罪恶的胸间; 轻伤者拔出箭携身边, 重伤者雄姿难以重现. 他乐善好施决不悔怨, 恩惠普及到敌友之间; 他用箭将敌美梦射穿, 使善良人理想得实现. 金箭射敌经得起考验, 横扫千军万马勇无前; 心惊胆战溃败浑身颤, 一代英豪永一马当先. 一天,国王马尔诺又来了兴致,率领众下属及仆从进山打猎消遣.他们在山中发现一群羚羊(antilope),国王指挥众人形成包围圈,进行围捕.一只体魄结实的羚羊引起了国王的注意,他策马追赶而去,追了很长一段路,总算用金箭将羚羊射中.他下马用腰刀宰了那头羚羊,将猎物驮在马背上,然后骑上马往回走.国王正走着,半路上碰到一个农民,他想与农民谈谈,以便了解一下当地农村的状况,便问道: "你是本地人吗?你是靠种什么度日的?家里困难吗?" 农民直言不讳地说:"我是从古兹尔屯来的.我们老家这几年连年闹水灾,田地里疏落,颗粒不收,因为闹饥荒,农民的日子苦不堪言.可是往年却不同,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,农民们生活有了保障,各个喜笑脸开.我自己种了几畦胡瓜,长得很好,胡瓜各个都长得大大的,而且还早熟.我们农民都知道当今国王马尔诺陛下为人慷慨仁慈,治国有方,才使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.这不,我特意从地里摘了几个又大又好的胡瓜,赶路到城里去,我要亲自将胡瓜送给国王,让他尝尝鲜儿,以此来表达我们农民对他的敬意和感谢呢."
神秘的古堡
已往有一座古城堡,人称为乐福堆。说起这乐福堆古堡,另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呢。
哈里发与小牧童
已往哈里发("哈里发"是阿拉伯语"承当者"的意思。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后,伊斯兰圣地麦地那就面临由谁来继任领袖的问题。经过一番辩论。斗争后,终于由阿布。伯克尔出任首任承当者。"哈里发"是麦地那政权的头领或国王。)许萨木非常喜欢打猎。一天他率下属和仆从进山打猎时,发现一只羚羊(antilope),便驱使猎犬追赶。哈里发许萨木拼命地追赶羚羊时,远远地看到前面有一个牧童,便高声喊道:
夜游中的奇遇
伊斯哈格是哈里发迈蒙的亲信,也是宫中闻名的歌手.他报告了一段十分离奇的故事. 一天我协助哈里发迈蒙处理一些国家大事后,便告辞回家.走在途中,我想小便,看一看四周没有什么行人,便拐进一条小巷里撒尿.我刚要转身持续往家里走,猛然间发现前面隐约约约有一件东西悬在那里.这情景引起了我的好奇心,我不由自立地走到近前一看,原来那是一个有四个把儿的大吊篮,篮中铺着锦缎制的垫子.我顺着吊篮往上看,才知那是从一个敞开的大窗户里吊下来的.我心里暗自琢磨:"这只大吊篮是不会平白无故从窗里吊到这里的,这其中必定是有缘故的."我越想越新鲜,这个大吊篮大得很,能容一个人躺在里面,我倒想试试,躺到里面会是个什么滋味?受到好奇心的驱使,我竟身不由己地爬进吊篮,嘿,躺在里面还真舒服!不料,我刚躺好,那吊篮就动了起来,我想跳出来,已经来不及了.吊篮不停地往上升,一向升到窗口,几只手伸过来,一会儿把吊篮弄到屋子里去了. 我在张皇中抬头一看,只见四张鲜艳的脸蛋冲着我,连声喊着: "你好啊,接待你到我们这儿来做客!请下来吧." 四个姑娘把我从吊篮中搀扶出来,我定睛一看,原来这儿是个客厅,里面的摆设十分考究,我坐在那里,恍忽是置身于哈里发的王宫之中.我正在浏览时,对面墙上挂着的帷幕慢慢地往上卷去,帷幕前面出现一群侍女,每个侍女的手上都拿着东西,有的举着明晃晃的蜡烛,有的提着焚烧着沉香的香炉.在这群侍女的中心,是一个长得很美的女郎,在侍女们的簇拥下,那女郎迈着姗姗步伐朝我走来,笑脸满面地对我说: "您大驾到临,使寒舍蓬荜生辉!快请坐吧!" 待我坐定后,她便坐到我的身边,与我交谈起来.她问我: "你是怎么到这儿来的?" 我说:"我在回家的路上,折进这条巷子中来,见墙边吊着一只大篮子,觉得十分新鲜,便身不由己地爬进篮子里,不知不觉中被人吊到这里来了." 女郎听了,微微一笑,说道:"你放心吧,你不会受责怪的,我倒希望你能因错得福,有个好的报应呢!请问,你是干什么的?" 我随口说道:"我在巴格达做买卖为生." 女郎问我:"那么你懂得文学艺术吗?你能背诵一些诗文吗?" 我说:"我对文学艺术略知一二,也能背诵些许诗文." 女郎听了,显得很高兴,便说:"那就请你背诵几段,给我们听听好吗?" 我赶忙说:"你知道,我初来乍到,心绪未定,觉得有些镇静.胆怯.这样好不好,请你先开个头,然后我来背诵." "你说得有道理."女郎赞成我的发起,她先朗诵起来. 我听她朗诵的内容,知道那都是现代文人学士们的名言.绝句.她在朗诵时,显得神采飞舞,而且胸有成竹.我很受感动,异常兴奋,可是自己却弄不清楚,我如此激动到底是因为什么,是她朗诵得精彩?依然她那美妙无比的举止神态? 女郎怡然自得地朗诵完了,笑着问我:"你现在还镇静吗?" 我说:"现在好多了." "那么请你现在给我们背诵一些名诗.佳句,好吗?"
金城银堡的故事
已往有个名叫阿布.古辽伯的人,他的一只骆驼(camel)跑丢了,十专心痛,便决定把它找返来.他骑着一只肥大精壮的骆驼,亲自去寻找.他骑着骆驼东找西寻,一向找到位于也门和撒巴义交界处的一片一望无际的大沙漠地带. 进入茫茫沙漠过后,他迷了路,只好硬着头皮持续往前找去.走着走着,眼前突然之间之间之间出现一片矮小的修建群,他怀着好奇心朝那里走去,逐渐看清,那是一座大城市,城中有一幢高耸入云的大堡垒,围绕着大堡垒的是巍峨宏伟的宫殿和楼阁.阿布.古辽伯看到这座城里有这么多的宫殿.楼阁,心想,看来这城里的人不少,他们一定会知道我走失的骆驼的下落.想到此,他兴致勃勃地骑着骆驼走进城里.可是他越走越纳闷,怎么偌大的一座城市里,却不见一个人影儿呢?他举目四望,感到到处呈现出一种阴森森的氛围,心里不禁镇静起来. 阿布.古辽伯从骆驼背上跳下来,将骆驼拴好,慢步走到堡垒门前,马上被眼前的情形惊住了:堡垒的两扇大门矮小无比,光彩耀目,全是用彩色宝石和刚玉嵌镶而成的.他生平第一次见到这么高.这么大.用这么名贵材料制成的堡垒门,不禁啧啧称奇.他怀着无比惊奇的心情,试着用手推开大门,小心翼翼地迈出来,他要到里面去看个究竟.门里面是一片广阔的天地:一幢幢宏伟壮丽的宫殿.楼阁,一排排屋宇.院墙,全都富丽堂皇.他上前仔细一看,惊奇地发现这些修建物的墙壁全是用金砖银砖砌成的,而且是用彩色珍珠.宝石.刚玉.橄榄石点缀起来,把修建物装饰得十分富丽堂皇.他觉得那里的每一幢宫殿的门窗都很美观.考究,与大门的结构.装饰如出一辙.他深入到宫殿里,看到室内的地板上放着许多大珍珠和用麝香.龙涎香.番红花做成的榛子般大小的球,放眼看去,到处珠光宝气,扑鼻的馨香气味弥漫着整个空间. 兴奋之余,他又感到异常的冷寂,因为他如入无人之境,四周静得险些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,这幽静得令人可怕的氛围,使他感到毛骨悚然.失魂落魄.他走到窗前,凭窗俯看,只见城中河渠蜿蜒.街道纵横,都铺着金砖.银砖,路两边是茂密的树木,都结满了累累果实,椰枣林密密层层.粗壮矮小.这种奇特的景象,使他恍入神话世界,忘记了自己置身于尘世之中.他眼望着这良辰美景,触景生情,禁不住自言自语道:"这一定是人们一向向往的所谓下世的天堂了!"他在宫殿里东走西走,看来看去,流连忘返,一向呆了很长时间.最终他把撒在地上当泥土.石头子铺在地上的珍珠.宝石和麝香.龙涎香等收拾了一大包,扛回家中,亲友们好奇地来看他,围着他,听他报告他在神秘的金银城中的所见所闻. 奇闻传千里.阿布.古辽伯发现金银古堡的新闻,不胫而走,很快传遍全城,一时成为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. 新闻传到哈里发木尔韦叶的耳中,他大为震动,认为这是一桩头等大事,非要弄清楚不可.他为此专门下了一道命令,责成驻也门的仕宦,尽快把发现金银古堡的人带到希贾兹(希贾兹位于纳季德高原与帖哈迈低洼地之间,自古是自叙利亚至也门商道的必经之地,一度相当繁荣.),他要亲自跟此人谈谈,了解详细状况.驻也门的仕宦奉哈里发的命令,不敢有涓滴怠慢,当即找来阿布.古辽伯,问他到底是怎么一回事,阿布.古辽伯把自己的经历.所见所闻细说一遍.驻也门的仕宦听了,认为此事非同小可,便带着阿布.古辽伯,星夜兼程,马不停蹄地赶到哈里发木尔韦叶的宫中,由阿布.古辽伯亲口将发现金银古堡的详细状况,原原本本地叙述了一番.哈里发木尔韦叶听了觉得此事十分离奇,因而将信将疑.这时,阿布.古辽伯拿出他在金银古堡中收集.扛返来的一部分珍珠.麝香.龙涎香球,呈给哈里发木尔韦叶过目,作为自己所说状况的物证.哈里发木尔韦叶看了阿布.古辽伯呈上来的珍珠.麝香.龙涎香球后,才认为他说的都是真的,不容置疑.可是他却仍觉得此事实在令人新鲜,难道世上真有这种神乎其神的怪事吗?他更加刚强信念,一定要将此事弄个水落石出,他将卡尔卜召进宫来,对他说:
哈里发穆台旺克鲁的故事
已往,在哈里发比拉执政时期,国泰民安.哈里发比拉素以意志刚强.豪迈大度著称,他处事郑重.明察秋毫,他在全国各地安排了众多得力干将,仅在巴格达就有600多人,这些人分布在民间各地,详细了解各阶层人士中发生的大小事端,然后及时地层层上报.所以哈里发比拉对民间之事,不论大小,均了若指掌. 一天,哈里发比拉带着亲信哈姆德化装成商人模样,深入到民间去私访,了解在民间发生的新奇信息.时值正午,天气十分闷热.他们汗出如浆地在大街小巷中走着,东瞧西望.当他们路经一条胡同时,发现这个胡同打扫得很干净,胡同口的一幢房屋结构精致.巍峨壮观.从这幢房屋的外观上看,能住上这种气派不凡的人家,绝不是等闲之辈.他俩坐在门前乘凉.歇息,看到从里面走出两个年轻的仆人,看上去面目清秀.打扮不俗.他俩笑脸可掬地聊着: "到这个时候还不开饭,怎么回事儿?" "咱们主人一定要等两位客人到了以后,才能吃饭.但愿明天有人来求见,就可以开饭了." 哈里发比拉听了两个年轻仆人的话,觉得很新鲜,便对身边的哈姆德说: "看来这幢房屋的主人一定是个慈善.豪迈之人,耳听是虚.眼见为实,咱们应该出来见地一下此人,兴许会有不少收获呢." 他对那两个年轻仆人说道:"麻烦事你们俩出来禀报一下,说有两个外来人要求见他." 两个年轻仆人出来禀报了主人,主人爽快地应允了,并亲自到门口来迎接客人.哈里发比拉打量了一下主人,见他长得十分英俊,穿着打扮非同一般人,他身着尼萨福尔生产的名牌衬衫.披着织金丝的斗篷,浑身散发着扑鼻的香味;手指上戴闻名贵的宝石戒指,阳光下熠熠闪光.他满面笑脸地说道: "接待到临,二位的到来使寒舍蓬荜生辉!" 主人热情地把他俩让进门里.他俩进门一看,吃惊不小,里面的修建.陈设并不亚于王宫!花园里生长着稀世罕见的各种花草树木,小桥下贱水哗啦啦地作响,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,小白兔.小花鹿在小树林(wood)中穿来窜去,令人感到目不暇接.走进屋里,只见所有的陈设,无不是举世驰名的丝绸细软. 主人请客人坐下.哈里发比拉坐在椅子上,两眼却不由自立地环顾四周,仔细地调查屋子里的角角落落和每一个陈设.他此时的心情是复杂的,神态也显得有些不同往常.与哈里发如影随形的亲信哈姆德一向留意地看着他,惊奇地发现哈里发脸色不对,竟一时判断不出哈里发究竟是喜.是怒.是哀.是乐? 这时仆人端来一个黄金脸盆,请客人洗手,又摆出一桌丰盛的菜肴,请客人用餐.哈里发看到餐桌是藤条编织的,桌布是丝织的,餐桌上的菜肴尽是山珍海味,厨艺精湛.只听主人说: "两位客人,请用餐吧,我等你们前来吃饭,已等待多时了." 主人殷勤地招待客人,亲手将鸡肉撕给他们,陪他们吃喝,他时而高谈阔论,时而高声大笑,时而引经据典,时而吟诗作对.因为主人的健谈.风趣.慷慨.殷勤,使宴席间充满了欢声笑语.乐趣横生. 待客人们吃饱喝足后,主人请他俩到另一间客厅中就坐.仆人端来新鲜的时令水果.甜美的糕点和各色饮料,让客人尽情地享用.如此盛情,对一般客人来讲,足以使其忘乎所以,流连忘返,陶醉其中了.可是哈姆德一向调查着哈里发的脸色,却见他面对这所有,脸上少见笑脸,反而时不时地皱着眉梢.哈姆德心中更加纳闷了:哈里发这是怎么了?在这种十分美丽.令人悦目畅怀的情况里,谁都会和自己一样感到心旷神怡.喜笑脸开的,而他却愁眉不展.不苟言笑?他百思不得其解.
招贤纳士的哈里发
在阿巴斯王朝统治阿拉伯人时期,哈里发迈蒙礼贤下士,尊敬知识分子,大力提倡学术交流,甚至躬身出席各种钻研会.他本人也是阿巴斯王朝时期历代哈里发中学术造诣最深.学问最渊博的学者,他虽然国事缠身.日理万机,但每周必须抽出两天时间,亲自参加学术界的辩论.争鸣运动.那时候参加学术辩论.争鸣的,大多是一些法学大师.神学博士和对学术有一技之长.有独到看法的文人学士.他们约定钻研会的时间.地点,届时学者们自由参加,充分辩论. 当哈里发迈蒙参加学术钻研会时,组织者要严酷地按照出席者品级的尊卑和学术地位的高低,依序排列就坐,但在讨论时,任何人都可以畅所欲言,自由辩论.那些文人学士普遍注重自己的地位和学位,所以在通常状况下,宣布意见.进行辩论时,都依然依序排列的.如有独到看法,新奇看法,或分歧意见,则被许可优先.充分宣布,由到会学者予以品评.争鸣.最终,钻研会的组织者对所有的发言予以综合.比较后,得出正确.可靠的结论. 因为这种学术钻研会能够广开言路.畅所欲言,加上哈里发迈蒙亲自抓这项工作,予以高度正视,因此那时的学术之风甚浓,学术人士得到正视,不少在学术上有独到看法.远见卓见的文人学士,都得到提拔重用,社会地位顿时显赫起来. 一次,哈里发迈蒙照例出席学术讨论会,并亲自立持聚会会议.哈里发坦然入席坐定,众学者照例依次顺序就坐.这时,一件不同寻常的事儿发生了,只见一个其貌不扬.衣衫不整的陌生人,也跟随众名家学者进入聚会会议厅,他不事声张地坐到一处不为人注意的旮旯里. 这次钻研会的主要议题是三个比较深奥而复杂的议题,争论的范围十分遍及,涉及的人物和事件也许多.第一个问题刚提出来,就引起众学者的强烈兴趣,他们依次各抒己见,踊跃发言,猛烈辩论,不时将钻研会推向低潮.各个学者都宣布了意见,最终轮到那个初次到会的陌生人发言时,他从容不迫地站起身来,面对众多知名学者,侃侃而谈;他逐条辩论,深入剖析,将问题讲得十分透彻,看法表达得淋漓尽致,他引经据典.泰然自若地回答众学者提出的诸多疑难问题,令所有人叹服.这第一个问题争鸣.辩论的结果,表明这个陌生人的主张.看法比其他人都高明.深刻,具压服之势.主持聚会会议的哈里发迈蒙一向密切关注着陌生人,倾听他的论点和辩论,十分浏览他的才华.待陌生人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答辩时,哈里发迈蒙便犹豫不决,让陌生人往前坐到较好的.体现他的学识才华的座位上. 第二个问题继而被提了出来,学者们又展开新一轮的争鸣.辩论.有了第一轮辩论的底子,这第二轮的辩论越发猛烈.学者们依次竞相发言,深入探讨,个个抖擞精神,人人绞尽脑汁,都争取切中要害.阐明要点,辩辞比第一轮更为精彩.独到.切中.轮到陌生人发言时,他显得口齿聪明,逻辑清楚,看法明确,使其他人甘拜下风,又一次博得哈里发的垂青,并当即又提升他坐到更高的位子. 第三个问题提出来了,与会的名家学者再接再厉,以更新的姿态.更高的斗志投入更为猛烈的辩论之中.这时钻研会上的学术气氛空前浓厚,争鸣.辩论得空前猛烈,众学者各不相让,奋勇争先.那个陌生人在发言时,却显得比其他人沉稳.老练,小题大作,畅所欲言,论点鲜明,看法突出,条理清楚,比头两轮更显精辟而高超,被公认为是对学术的重大推动和突出贡献,众学者只好甘拜下风.哈里发怀着敬佩.赞赏的心情谛视着他,待他发言结束后,立即再次当场提拔他,让他坐到自己的身边,以此显示对他的重用与相信.
阿布_哈桑的故事
相传在哈里发迈蒙执政初期,有一位法学家(法学家:伊斯兰教中,《古兰经》作为神法,被认为是安拉约束穆斯林的宗教.政治.经济.家庭.社会以及伦理生活的准则和范例.对此进行研究息争释者,统称为伊斯兰法学家.)阿布.哈桑,满腹经纶,大名鼎鼎.只是他明珠暗投,债台高筑,债主踏破门槛,逼得他走投无路,让他吃尽了苦头,生活难以为继.事先,他穷得无以复加,只好四处赊账,结果面包商.杂货店老板等各种债主排着队向他讨债.他上天无路,入地无门,坐立不安,如坐针毡. 一天,童仆向他报告说:"门外有人求见,说是您的故交." 法学家听说是朋友来了,忙说:"快请他出去吧." 朋友出去,彼此社交后,朋友说: "我路过此地,要去朝觐①,途中所带现金较多, ①朝觐:朝觐最早是闪族的古老习俗.在伊斯兰教创立之前,沙特麦加城的克尔白就是阿拉伯人一年一度朝觐的目标. 克尔白是一座立方体形的简朴修建.原来没有房盖,墙上嵌着一块玄色的陨石,被阿拉伯人当作神物崇拜,成为朝觐者都要抚摩的圣物.约在608年,古来氏人利用一只触礁的拜占廷商船残骸,重建过不太方便,打算把多余的钱先存在你这里,等朝觐返来,再来取用. 克尔白,并加上了屋顶.事先克尔白最显赫的神灵是胡伯勒(发源于阿拉伯语,意思是蒸气.精神).他是一个真正具有人形的偶像,旁边摆着卜士用以决疑的神签.据说胡伯勒是胡扎阿人从美索不达米亚引进的,被用来替代原来受崇拜的那位神灵(阿.伊拉).穆罕默德克复麦加后,他和其他偶像一齐被捣毁. 穆罕默德把一些已往辨别进行的朝拜仪式结合在一路,经过改革制定了伊斯兰教的朝觐形式,作为宗教义务,每个穆斯林,不分性别,只要有条件者一生中应朝觐一次.如身体不好,旅行不便,旅费无着,家属无人照料,则另当别论.朝觐分为大朝,即在伊斯兰教历12月7日至13日于麦加及其东郊个人进行一系列仪式,进行过大朝者,被称为"哈只";又分为小朝,即个人随时都可进行的,被称为"欧姆赖". 朝觐者必须首先受戒,穿上朝觐服(一般为白布缝制或绕身上),绕克尔白环行7周,接着去附近的赛法和麦尔卧两座山丘之间奔走7趟,这些是欧姆赖的古老内容. 朝觐的主要功课是进驻阿拉法谷地.12月9日是大朝最隆重的一 不过话得说清楚,万一朝觐事毕,朝觐团从麦加返来过后,你找不到我,那便是我已无常①,存放在你这里的这一万金币,就算是我当作礼物送给你了.如果我平安返来,你把这些钱还给我就可以了." 天,称阿拉法日.白天在阿拉法谷地停留,日落以后,人们奔向穆斯塔法,并在那里过夜.次日早晨,人们奔向米纳,途中要向象征魔鬼的3根石柱投掷石于.到米纳后,朝觐者宰杀一只骆驼(camel)(或牛,或羊),这就是伊斯兰教的宰牲节(中国称"古尔邦"节). 一切仪式结束后,人们可以剃头或剃头,脱离受戒状况.在受戒期间,朝觐者不得修饰.争吵.行房.狩猎.折树.摘果.流血.但因种种原因没有履行这一义务的穆斯林并不算做罪人,他可以委托别人代朝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