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好!”朱特笑着问:“您想吃什么,说吧。我这就给您拿,不用上街去买,也不必烹调。” “儿啊,你哪有什么可吃的东西?” “喏!这鞍袋里有各式各样的食物呢。” “那你随便弄点什么吃的吧。” “您说的对。贫困则狼吞虎咽,但富裕时,就想吃点好的。我现在可是富翁了,您想吃什么,尽管说吧。” “给我一块热面包,一片干乳酪吧。” “妈妈,面包、乳酪跟您现在的身份不相等了。” “你知道我的身份,就估量我的身份给我吃的吧。” “妈妈,您的身份应该吃红烧肉、红烧鸡、辣椒炒饭。此外,您还适合吃整羊裹饭、瓜裹饭、鸡裹饭、肋肉嵌米、面丝糖和蜜、糖、蜜饯、杏仁饼这类名贵食品呢。” 她以为儿子在取笑她,说道:“唉!你这是怎么了?我可不敢做这样的梦呢。” “您以为我疯了吗?” “你给我列出这么多美食,谁买得起?谁有那么高的武艺?” “我发誓,一定马上把这些食物拿给您。” “可是我怎么没看见呢?” “把鞍袋拿给我吧。” 她取出鞍袋,伸手去探,里面一无所有,什么都没有。朱特接了已往,一伸手却从里面取出各种菜肴,他一样接一样地把各种名菜取出来、摆好,请母亲吃喝。他母亲望着这些食品,十分惊诧,说道:“儿啊!这个鞍袋真奇妙,一会儿就变出这么多好吃的。我问你,这些热腾腾的菜肴是从哪儿来的?” “妈妈,通知您吧,这个鞍袋是那个摩洛哥人送给我的,曾被施过魔法,里面有个奴仆,人们想吃的东西,只须报出名字来,对他说:‘鞍袋的仆人啊,给我某种东西吧。’马上就会应验的。” “我能伸手出来问他要吗?” “行!您伸手要吧。” 她试探着伸手出来,说道:“鞍袋的仆人啊!请给我一盘肋肉嵌米吧。”她刚说完,果然从袋中取出一盘肋肉嵌米。 接着朱特又要了面包和其它食物,母子持续吃喝。朱特说:“妈妈,照端正,吃完饭后空盘仍须收在袋子里,如有剩余饮食,可以腾在别的器皿里。您要好生保存鞍袋,严守秘密,不管我在不在家,您需要吃的,尽可从鞍袋里索取。除您享用之外,还可以供给哥哥们吃喝,并拿些食物救济那些穷苦人。” 母子两边吃边谈话。 这时候,朱特的两个哥哥突然之间之间之间闯了返来。原来巷子里的一个小孩子对他们说,你弟弟衣着华丽,骑着骡子,带着仆人回家来了。他们听了都很吃惊,有些心虚,一个说:“糟糕! 但愿我们不曾冒犯母亲,她会把我们虐待她的状况通知弟弟的,现在去见弟弟的面,多怕羞呀!”另一个说:“母亲是慈爱的。纵然她通知了弟弟,可是弟弟也一样疼爱我们。我们向他道歉,他会宽恕我们的。”于是两个约着走回家。
阿卜杜拉·法兹里和两个哥哥的故事
相传在阿巴斯王朝第五代大国王哈里发当政的时候,有一日,他亲自搜检本年度全国各地的税收状况,发现除巴士拉地区外,其它各地的税收已经入库,于是他召集大臣们开会讨论,在会上他问宰相张尔凡:“为什么各地的税收已经上缴国库,而巴士拉地区却至今还没有上缴呢?” “尊敬的陛下!也许是巴士拉地区发生了什么意外,致使地方行政官把缴税的事给忘了。” “缴税的期限规定为二十天。在此期间,巴士拉的行政官既不缴税,也不上报延期理由,这成什么体统!” “尊敬的陛下!如果您许可,我将派个大臣去巴士拉催一催。” “好吧,你就派艾博·伊斯哈格去办吧。” “遵命。” 张尔凡领命回到宰相府,立即给巴士拉省长写了封信,并召见艾博·伊斯哈格,把信交给他,吩咐道: “我奉命委派你去巴士拉见省长阿卜杜拉·法兹里,问他为什么忘了上缴往年的税?并由你负责验收当地应纳的税,迅速上缴入库,不得有误。因为陛下发现各地的税都已上缴,只有巴士拉地区的还没有交来。你上那儿去看一看,如果税还未预备齐全,必有缘故。阿卜杜拉会把理由通知你的。你返来后我们就可以向陛下呈报,晓畅了吗?” “晓畅了。” 于是,伊斯哈格领命而去。 伊斯哈格带领宰相派给他的五千人马,前往巴士拉执行收税使命。当他到达巴士拉时,省长阿卜杜拉赶忙出城迎接,并随即安顿好伊斯哈格等人的食宿。 伊斯哈格来到省府,进入省长办公厅,坐在首席交椅上,阿卜杜拉紧靠在他身边坐下,其余官员按等级高低坐在周围。宾主相互寒喧、问候过后,阿卜杜拉说道: “阁下到临此地,必然是负有使命的吧?” “不错,我是奉命来收税的,因为陛下曾问及此事,而今缴税时间已逾期了。” “哦,早知这样,阁下就不需要经过这番跋涉劳累了,因为应缴的税我已预备齐全,并决定明日启程上缴的。现在阁下既然来了,我就将一切税在你三天的做客期满后交付给你。也就是说,到第四天把应缴的税一切聚集在你的面前,不会有误。对于哈里发和阁下对我们的翔。我们应当献上一点礼物,以示感激之情。” “不妨事。” 阿卜杜拉大摆筵席,热情招待伊斯哈格及其随从。宾主大吃大喝,无拘无束,尽情享受,直到半夜三更,才尽欢而散。 阿卜杜拉吩咐侍从,把一张嵌有黄金的灿烂夺目的象牙床供给伊斯哈格作安歇之用,而他自己却在旁边一张普通床上睡觉(sleep)。 熄灯后,伊斯哈格失眠了,翻来覆去,始终睡不着。不得已,只好翻身起来,一字一句地推敲起诗的韵律来。因为YSHT是大国王哈里发宫中得宠而专陪国王吃喝寻乐的亲信,他能说会道,能诗能文,善于编写滑稽、有趣的故事,所以一有空,他便在诗韵方面下功夫,以备随时讨哈里发的欢乐。 正当他专心思考时,突然之间发觉阿卜杜拉从床上爬起来,打开衣柜,取出一根皮鞭,蹑手蹑脚走出房门。他满以为伊斯哈格还在睡梦中,不会知道他的行动。 伊斯哈格见阿卜杜拉深夜离开房间,觉得新鲜,暗自想:“他带着皮鞭会上哪儿去呢?也许他要惩罚谁吧。我得去看个究竟。” 伊斯哈格在好奇心的驱使下,轻手轻脚地跟在阿卜杜拉的前面,来到了一间储物室外。只见阿卜杜拉从室内端出一只大托盘来,当中有四盘饭菜和一罐水。他端着这些饮食向前走进了一间大厅里。伊斯哈格仍静静地跟到大厅门前,从门缝里向里一看,原来是一间宽敞的大厅,厅内的陈设非常富丽堂皇,正中摆着一张踱金象牙床,金光闪闪,床上用金链子锁着两只狗。 阿卜杜拉放下食物盘,卷起袖子,解开第一条狗脖子上的链子,随即扭着狗脖子,并弄得它像跪在他自己的面前叩头求饶似的。狗被折腾得收回微弱的叫声。接着,阿卜杜拉把狗绑起来,抽出皮鞭,恶狠狠地一鞭又一鞭地不停地抽打狗,狗被打得痛苦不堪,死去活来,阿卜杜拉并未住手,持续抽打,直到狗失去了知觉,这才把它重新拴在原来的地方,然后,转向第二条狗,像对待第一条狗那样对待它。最终他掏出手帕,辨别替两条狗擦泪,安慰道:
麦仑·沙迈追求漂亮女人的故事
麦仑·沙迈和卡本·萨哈 古时候,埃及有个名叫阿卜杜拉·拉哈曼的生意人,他有一儿一女,兄妹两人都长得超凡脱俗,眉清目秀。因此商人给儿子取麦仑·沙迈,闺女(daughter)取名卡本·萨哈。 阿卜杜拉·拉哈曼因为自己的子女生得太鲜艳可爱,把保护教育他俩视为头等大事,为了避免他人妒忌的流言蜚语和大暴徒的阴谋企图,他把他俩关在家中苦心栽培。除了父母和仆役外,整整十四年,他兄妹都没有和外人交往。在那漫长的十四年里,商人夫妇教子女读书、写字、背诵《古兰经》,并用文学艺术熏陶他们。直到儿子长大成年,商人的妻子才对丈夫说: “你打算把儿子关到什么时候,总得让他出去见见世面吧。他到底是男依然女啊?” “他自然是须眉汉。” “他既然是须眉汉,为什么你不带他到生意场合跟你学习做买卖的本领,并同往来的客商结识呢?这样人们都会知道他是你的儿子。你这么做,等你有一日到真主面前去的时候,众人都知道麦仑·沙迈是你的儿子,他有权承当你的遗产;否则,你若悄无声息地撒手一去,麦仑·沙迈纵然对人说:‘我是阿卜杜拉·拉哈曼的儿子。’人家也会认为是凭空捏造。人家会说:‘我们没有见过你,我们不知道他有你这个儿子。’那时候,官家会来没收你的资产,一切收归官府,你的儿子就丧失承当权了。同样,我也主张让我们的闺女卡本·萨哈在大家面前亮亮相,叫人们对她有个好印象,说不定会有门当户对的小伙子前来求婚。我们可以借机替她完成婚姻大事呢。” “我之所以这样做,纯粹是为了保护他兄妹二人不遭伤害,因为他们生得实在太可爱了。可爱的人轻易惹人妒忌。” “真主会保佑他们的!他们不会有事。明天你带儿子到铺子里去看一看吧。” 于是她把儿子体面地打扮起来,给他穿戴华丽的衣冠,把他打扮成惹人注目的中心人物,让他父亲(father)带着出去。 在去集市的路上,看见他的人,又惊奇又羡慕,被他的美貌所吸引,依次走到他面前,吻他的手,向他问好,围着他看,有人说:“阿卜杜拉·拉哈曼家中升起了太阳,照亮了整个街市!”又有人说:“阿卜杜拉·拉哈曼的家里升起了一轮新月!”另有人说:“节日的新月从阿卜杜拉·拉哈曼家中崭露头角了!” 大家指指点点又夸赞又为他祈福。 阿卜杜拉·拉哈曼对那些追随的人群非常反感。听了他们的赞叹,更觉得面红耳赤。他拿人们无可奈何,只埋怨自己的妻子,暗里咒骂她,怪她不该怂恿自己带儿子出门,惹出这种事来。他转头一看,前后左右都是追着看热闹的人群。经过大街,来到铺子门前,他打开铺门,让儿子坐在身旁,和他一同坐在铺中。只见门前挤得水泄不通,连过路的人也要出去看他的儿子,而且不肯走。于是男男女女,老老少少围着他看。 商人眼看人们成群结队地瞅他的儿子,感到很不舒服,又感到难办,一时竟手足无措。 麦仑·沙迈和苦行者 正当阿卜杜拉·拉哈曼感到尴尬为难的时候,突然之间之间之间有个道貌岸然的苦行者从人群中摆脱出来,对着麦仑·沙迈标致漂亮的容貌,又吟又颂,感动得痛哭流涕。继而他用右手摸着白发,徐徐走向麦仑·沙迈。他的威严令在场的人们肃然起敬。他失魂落魄地望着麦仑·沙迈,令人惊奇地献给他一束鲜花。商人忙掏出几个银币,付给他,说道:“修行者,快拿着你的报酬走开吧!” 苦行者收了钱,一屁股坐在铺前的长凳上,望着麦仑·沙迈,泪如泉涌,不可收拾。人们把注意力都转挪到他身上,猜疑道:“修行者不是好东西。”有人说:“八成是这个修行的爱上那个青年了。” 商人看见这种情景,一会儿爬起来,说道:“儿啊!我们关门回家吧,我不做生意了。全是你母亲干的好事,愿安拉惩罚她,惹出这许多是非。” “喂!修行的!快走开,我要关门了。”商人接着向苦行者喊叫了一会儿,随即关闭铺门,带着儿子走了。可是看热闹的人群和那个苦行者一向跟他父子身后,直到他家门口。商人见儿子麦仑·沙迈进屋去了,才转头对修行者说:
小孩和匪徒的故事
已往,有个到处溜门撬锁偷窃钱财的匪帮,他们一个又一个长得虎背熊腰力大无比,而且企图多端。一天,他们又出门去行窃,路经一个胡桃园,眼见园中树上结满了累累果实,便动了歹心,想方设法要偷吃胡核。
卧冰求鲤的故事
萨桑国王兄弟
已往在印度和中国之间有一片海岛,其中有个海岛叫萨桑国,国王统率着重大的军队,宫中婢仆成群.两个王子都是英勇善战的骑士,哥哥山鲁亚尔比弟弟沙宰曼更为勇武. 山鲁亚尔承当王位后,秉公执政,国库丰盈,庶民安乐,全国一片繁华景象.沙宰曼被封为撒马尔干第的国王.兄弟二人辨别治理自己的国家,大公无私,善待百姓.二十年已往,他们一向与百姓同甘苦.共磨难,国家不断地繁荣富强起来. 兄弟二人彼此常挂念,国王山鲁亚尔派宰相到撒马尔干第去迎接沙宰曼.宰响应命而去,一路风尘,来到撒马尔干第,晋见沙宰曼,转达国王的致意,并说国王想念他,期望早些见到他. 沙宰曼很高兴能去见王兄,叙叙手足亲情,遂命人马上备好旅行用的帐篷.骆驼(camel).骡马和仆从,任命他的宰相代理国政,便欲出发出发. 一队人马刚刚启程,沙宰曼突然之间之间之间想到忘记带上礼品了,便亲自转回宫中去选取.他刚一回宫,看到王后与乐师依偎在一路边弹唱,边嬉戏,一副如释重负.尽情玩乐的样子.这情景使他大为震怒,眼前瞬时间变得昏黑一片.他拊膺切齿地拔出佩剑来,指着吓得瑟瑟颤抖的王后和乐师,斥责道: "我前脚离宫,你们后脚就急不可耐地凑到一路厮混,我要是在哥哥那里住上几日,还不知你们会干出什么邪恶的勾当来呢!" 说完,他举起佩剑,斩杀了王后和乐师.然后,他匆匆离开王宫,传令持续前行. 沙宰曼一行跋山涉水,终于到达京城,有人报信,山鲁亚尔率文武百官出城迎接.兄弟重逢,分外亲热,双双进入王宫,促膝谈心. 沙宰曼兴奋之余,一想到妻子的行为,不禁紧皱眉梢,怨恨满胸,显得闷闷不乐.不多日,便面容憔悴,身体消瘦下来.山鲁亚尔眼看弟弟身体一日不如一日,心想,他一定是思念妻室,可又不愿弟弟早日离去,便佯作不当回事儿.之后,他实在不忍心看着弟弟持续消瘦下去,便体贴地问道: "弟弟,我发现你迩来日渐憔悴,我想问问你,为什么如此忧愁?" 弟弟深深地叹息着说道:"哥哥呀,我只是心里烦闷得很......"沙宰曼欲言又止,不肯将实情全盘托出. 哥哥出了个念头,说:"那我们到山中打猎去,也好消愁解闷呀." 弟弟哑口无言,只是摇摇头.山鲁亚尔说服不了弟弟,便一人率众官兵到山中打猎去了. 沙宰曼独自留在宫中,闲来无事,他走到宫殿的拱廊散步,凭窗远望,只见拱廊对面的御花园里,有二十个宫女和二十个奴仆鱼贯进入花园中,这群人簇拥着打扮得浓妆艳抹的王后,徐徐来到喷水池前,她们坐在那里,又吃又喝,边唱边跳,众人嬉戏玩耍,显得十合并心,直到日落,方才敢去. 沙宰曼看到这种情景,心想:我的遭难比起这种状况,就实在算不得什么了! 从此,他的愁云消逝了,情绪也规复正常. 山鲁亚尔打猎返来,看到弟弟变得有说有笑.食欲大振,自然很高兴.便问弟弟: "你刚来那些天,满面愁云,唉声叹气,身体消瘦,可是这些日子里,你险些变成另外一个人了,不仅面带笑脸,而且红光满面,两相对比,判若两人.我想这其中一定有什么缘故,你能通知我吗?" 弟弟低头想了想,说:"我满面愁云.身体消瘦的原因,我可以毫无保留地通知你.只是我现在面带笑脸.红光满面的理由,却不便对你说,请你谅解."
哈.曼丁的故事
已往,有个叫多尼尔的希腊大哲学家,他学识渊博,理论高深。学术界对他在哲学理论上的独到看法以及不朽贡献都有口皆碑。大家都师承他的学派,他的弟子堪称桃李满天下。但非常遗憾的是,直到晚年,多尼尔都没有一个先人。 一天晚上,他想到自己没有一个儿子,无人来承当他那丰厚的学术遗产,深感心里不安。接着他又想:不是说上帝是会答应所有虔诚向他祈祷的人的要求吗?我为什么不试试。于是,他立即虔心虔意地祷告起来,恳求仁慈的上帝赏他一个聪明可爱的儿子,以承当他的遗产,将来能出人头地,过上好日子。 多尼尔把自己一切希望和理想都托付给上帝后,才安然地陪着老伴进入梦乡。 也许是他的的虔诚感动了上帝,他得到了回报。经过这一晚,他的老伴果然有了身孕。这给他们老夫妻带来了无限的悲哀。为此,他也就放心地持续四处周游、讲学 去了。 一次他带着一切著作到异地讲学,没想到在回归途中,他乘坐的船在海上遇险,他自己幸亏攀着一块木板,才得以保全性命。而他的著作,除随身装在衣袋里的五页外,其它一切都随船沉入了海底。回到家里,他把仅剩的五页残书珍藏在一个纸盒里,锁起来,作为传家至宝。这天,他把老伴叫到身边,对他吩咐道: “我就快去另一个世界了。出发启程之前,另有一点事要向你交代。我死后,你生下的可能是个男孩。我们给他取名哈·曼丁吧。希望你好生抚养他。等他长大成人,你就把我给他留下的遗产,也就是这匣子中的五页纸给他。他读了这些遗书,就会领会它的意思,慢慢会成为一代博学之士的。”接着他替妻子祈祷一番后,便溘然长逝。 他逝世的噩耗很快便传了出去,亲朋挚友以及他众多的弟子都来哀悼,大家替他摒挡善后,举行了隆重的葬礼。 多尼尔死后不久,他妻子果然给他生下一个可爱的男孩。她遵照丈夫的遗嘱,给儿子取名哈·曼丁,并请来一帮闻名的占星家替儿子预卜一生的祸福休咎。 他们仔细卜算过后,对她说:“令郎的寿命很长,年轻时代,他将饱受风险和磨难。如能安然渡过这些危险,他会成为当代最负成名的哲学家的。” 哈·曼丁的母亲怀着忧喜参半的心情,精心地哺育儿子。儿子满两周岁时才给好读书,学了几年,毫无成就。母亲也只好作罢,改让他去学手艺。可他依然不安心,混了几年一事无成。做母亲的望子成龙心切,眼看儿子书读不出来,武艺也学不到手,整日里游手好闲,无所事事,因而只得伤心哭泣。亲戚邻居非常同情可怜她的处境,便给她出念头道: “给他娶个媳妇吧!也许成家后,他就会改变自己的行为的。” 她觉得亲戚邻居说的有理,便张落着替儿子说亲,给他娶了媳妇,然而事与愿违,婚后的他依然如故,依然不务正业。做母亲拿他毫无办法。这时候,她的亲戚邻居中那些靠打柴为生的小伙子觉得她可怜,纷纷来看望她,又给她出念头道: “让你的儿子跟我们一路上山打柴去吧,这样他可以每日分到一份卖柴的钱,一方面可以接济一下家里,另一方面也不至于无事可干。你只需为他预备一匹驴、一柄斧和一些绳子就可以了。”
渔翁,魔鬼和四色鱼的故事
好久好久以前,有个上了岁数的渔翁,每日靠打鱼维持生活。老渔翁一家除了妻子之外,另有三个儿女,都靠他供养,因此家里很贫穷,生活困难。他虽然以打鱼为生,可是有个新鲜的习惯,每日只打四网鱼,从来不肯多打一网。 有一日正午,老渔翁来到海滨,他放下鱼笼,卷起袖子,到水中去布置了一番,然后便把网撒在海里,等了一会儿,他开始收网。鱼网很重重的,无论他怎么使劲也拉不上来。他只好回到岸上,在岸边打下一根木桩,把网绳拴在桩上,然后脱下衣服,潜入海底,拼命用力,最终终于总算把鱼网收了起来。然后,他欢天喜地地回到岸上,穿好衣服,朝网里仔细打量。网里却只有一匹死驴子,鱼网也给死驴弄破了。 看见这种状况,他感到沮丧,叹道:“毫无办法,只盼万能之神安拉解救了。网起这种东西,可真是新鲜呢!”于是他吟道: “黑夜哟!在死亡线上奔波的人呀, 你别太过操劳, 衣食不是只靠劳力换来的呀。 难道你不曾看见, 在星辰照映下的海空下面, 渔夫站立在海滨, 凝视网头—— 波涛冲刷着他? 夜间,他守着网和鱼。 早晨, 不受寒风侵袭的人却享用鱼肉。 主宰呀, 你给这个人享受, 叫那个人哭泣; 你叫这个人辛勤, 却让那个人享受……” 吟罢,渔翁心情郁郁地自语:“再打一网吧。托安拉的福,我也许会得到报酬的。” 渔翁整理一番东西,拧干网,带到水中,一边说:“凭着安拉的名义,”一边把网撒入海中。待网落入海底好一会儿后,这才动手收网。这次网却更重,像是已经捕到大鱼。他系起网绳,脱掉衣服,潜入海底,费尽心机把网弄上岸来。然而一看,里面却只是一个灌满泥沙的瓦缸。 他感到非常痛苦、绝望,怨忧地吟道: “暴怒的命运哟! 你为何不肯止住, 能温顺些吗? 我奔走忙碌, 但衣食之源却已断绝。 许多粗鲁、愚蠢之徒啊, 飞黄腾达, 知书识礼的人啊, 却一文不名。” 渔翁不甘心,抛掉了瓦缸,清洗了鱼网,拧干水,向着上天祈祷一番,然后又一次下到水中,撒下网,紧紧地拉着网绳。网儿落入水中多时,他才开始收网,可是这次网收起来,却全都是破骨片、碎玻璃和各式各样的贝壳。这使老渔翁愤恨极了。他忍不住哭泣,伤心地吟道: “这就是你的衣食, 不受你的约束, 不让你生存。 记取!学问不会给你衣服, 书法不能供你饮食。 衣食是命运注定的, 没有空子可钻。 一只鸟儿遨游、盘旋, 从东飞到西; 另一只安睡窝巢, 却享受啼饥号寒的生活。”
朱特和两个哥哥的故事(1)
朱特的一家 已往,有个商人叫哈迈。他有三个儿子,老大叫萨勒,老二叫莫约,最小的叫朱特。哈迈辛辛苦苦把三个儿子拉扯大,但他对小儿子朱特太过疼爱,结果朱特遭到两个哥哥的妒忌。 哈迈老了,看到两个哥哥歧视小儿子,深怕自己死后,小儿子会受欺负,为此,他邀请族人、法官和一些德高望众的人,拿出自己的钱、物,摆在他们面前,说道: “请各位按照法律规定,将这些财物分为四份吧。” 大家遵照他的嘱咐,把财物分出来。 哈迈把其中的三份分给三个儿子,自己留下一份,以资养老。然后,他说道:“我把我的一切资产都分给他们了,从此我不欠他们什么,他们弟兄之间也不存在什么一视同仁了。 我在世时把资产分给他们,是为了免得我死后,他们为遗产而吵闹。我自己的这份养老金,将用来维持我老伴的生活。” 不久,哈迈死了。 因为对资产的分配不满,老大、老二一同去找朱特的麻烦事,要他再交出一些财物。他们对他说:“父亲(father)的资产全都给了你。” 于是兄弟之间争吵不休,以至告上了法庭。当日分家在场的人都到庭作证,法官根据事实,阻止了朱特两个哥哥的勒索。讼事打下来,朱特和他的两个哥哥都花了钱,谁也没占到便宜。 过了不久,朱特的两个哥哥又去告发他。为了打讼事,双方又花了不少冤枉钱。 讼事没赢,朱特的两个哥哥始终不甘心,老想夺走他的资产。他们开始走歪门路,出钱行贿贪官污吏。朱特也疲于应付,老是陪着花冤枉钱。弟兄三人的钱财一天天地落入贪官污吏手上,终于都变成为穷光蛋。 老大和老二穷得没有办法,这才去找老母亲,用尽各种手段欺负她、打她,最终撵她走,他们霸占了母亲的资产。母亲哭哭啼啼找到朱特,说:“你的两个哥哥打我,赶走我,还抢了我的资产。”边说边咒骂起来。 朱特安慰她道:“妈妈,别咒骂了。他们这样忤逆不孝,会受到安拉惩罚的。妈妈,现在我一贫如洗,两个哥哥也穷得要命。弟兄不各睦,打了几场讼事,半点利益没有得到,反而把父亲留下的资产都花光了,叫别人打诨我们。现在,总不能为了他们不孝,我又去跟他们争吵,又去打讼事吧?算了。您暂且在我这儿住下,我俭省些供养您。只希望您能替我祈祷。安拉会犒赏给我们衣食的。至于两个哥哥,安拉会惩罚他们的。” 朱特一个劲儿劝慰母亲,直到她心平气和,答应住下后,才带着鱼网出去打鱼。 朱特靠打鱼为生,常去湖里、海里打鱼,有时打得十条鱼,有时二十条,最多时能打三十条。他靠卖鱼得的钱,养活自己和母亲,生活逐步好起来,吃穿不愁了。相反的,他的两个哥哥好吃懒做,无所事事,终日跟一班流氓地痞结伴,逍遥浪荡。不久,又花光了从母亲处抢得的财物,很快就变成乞丐了。 他们只好偷偷找母亲,向她诉苦要点食物。母亲非常善良,想照顾他们,常拿些面饼给他们充饥,嘱咐道:“你们吃了快走。你弟弟的生活也不富裕,叫他看见,他会责怪我的。”
朱特和两个哥哥的故事(2)
去摩洛哥的旅途 阿卜杜拉·迈德取出一千金币,交给朱特。朱特带着钱,高兴地回到家中,对母亲说了他和摩洛哥人的奇遇,把一千金币交给她,说道:“妈妈,这里是一千块金币,您收起来安排生活,暂且度日。我跟那个摩洛哥人走一趟,约莫四个月后,我就可以满载而归了。妈妈,替我祈祷吧。” “儿啊,你走了我会寥寂的。我真替你担忧。” “妈,您放心好啦,安拉会赐我平安的。那个摩洛哥人心眼好极了。”他竭力夸赞摩洛哥人。 “儿啊,但愿如此!你且跟他去吧,兴许他会给你带来好运。” 朱特辞别母亲。阿卜杜拉·迈德一见朱特,便问:“跟你母亲商量好啦吗?” “好啦,她让我去。” “好的。来,我们共骑这头骡子走吧。” 于是他们骑着骡子,出发启程。从正午开始,一向跋涉到夕阳西下,朱特大肠告小肠。他见摩洛哥人身边什么也没带,便问他:“先生,你也许忘了带吃的东西了吧。” “你饿了?” “嗯。” 于是他们跳下骡子。摩洛哥人叫朱特:“给我取下鞍袋。”待他取下鞍袋,他又问: “老弟,你想吃什么?” “什么都行。” “向安拉起誓,你应该说晓畅,你到底想吃什么?” “面包和奶酪。” “唉!可怜的人呀!面包和奶酪太低档了,你选更好的食物吧。” “我饿极了,随便什么都行,只要是吃的。” “喜欢红烧鸡吗?” “很喜欢。” “喜欢吃蜜糖饭吗?” “很喜欢。” “喜欢吃……”摩洛哥人连着报出二十四个菜名。 朱特听了,心想,他疯了。既无厨房,又无厨师,他哪儿去弄来这些美味佳肴?别让他老空想了吧。于是他赶忙回答:“够了,够了。你手边什么都没有,却报上这么多美味来,你是存心让我难受啊!” “有的,朱特。” 摩洛哥人说着把手伸进鞍袋,取出一个金盘,盘中果然装着两只热气腾腾的烧鸡;他第二次伸手出来,取出一盘烤羊肉(mutton);他一次次地从鞍袋中取,竟真的取出先前数过的二十四种菜肴,一样也不少。他说道:“吃吧,可怜的人!” 朱特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,说道:“先生,难道你的鞍袋里有厨房和厨师吗?” 摩洛哥人哈哈大笑,说:“这个鞍袋施过魔法,里面有个奴仆供人差使。在同一时间里,我们就是向他要一千个菜,他也可以立即兑现的。” “真奇妙的鞍袋啊!”朱特赞不绝口。 他俩狂饮大嚼,饱餐了一顿。吃完,倒掉剩饭剩菜,将空盘放回鞍袋里,又随手取出一个水壶,浇着水盥洗一番。饭毕,他们做了祈祷,然后收拾上路。他俩跨上骡子,持续跋涉。摩洛哥人问道:“朱特,我们从埃及到这儿来,你知道走了多少路程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