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国时期,赵国有一位名叫赵括的年轻人,他出身于名门望族,父亲赵奢是著名的军事家。赵括从小耳濡目染,对兵法颇有研究,熟读《孙子兵法》等军事著作,甚至能背诵如流。
一天,赵括的父亲赵奢与家人闲聊时问儿子:‘如果你将来成为将军,你会如何带兵?’赵括自信满满地回答:‘用兵之道,不外乎奇正结合,虚实相生。若敌强我弱,则需诱敌深入,再以伏兵击之。’赵奢听后沉默良久,叹道:‘兵者,国之大事,生死之地,存亡之道,岂可儿戏!你虽熟读兵书,但缺乏实战经验,纸上谈兵只会误事。’
后来,赵括果然被任命为将军,负责指挥赵国军队对抗秦国。当时秦军势如破竹,赵王希望速战速决,便派赵括接替老将廉颇。赵括到任后,立刻改变了廉颇的战略部署,主张主动出击。他轻视秦军,认为对方不堪一击。
然而,秦军早已布下天罗地网,赵括的部队在战场上陷入重围。赵括试图突围,却因缺乏应变能力而失败,最终全军覆没,自己也战死沙场。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,赵国因此元气大伤。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gushiyuan.cn/post/779.html
--EOF--
发表于 2025-04-21 ,并被添加「 纸上谈兵的故事 」标签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