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久以前,在中国的一个小村庄里,有一位忠诚的爱国诗人名叫屈原。他不仅才华横溢,而且心系百姓,常常为国家的兴衰担忧。
屈原在朝廷中直言敢谏,多次劝谏楚王要亲近贤臣、远离奸佞。然而,他的忠言却遭到了奸臣的嫉妒与陷害,最终被流放至偏远之地。
流放岁月
在流放的日子里,屈原目睹了国家的日益衰败,内心充满了悲愤与无奈。他写下了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,其中最著名的就是《离骚》。这些作品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。
投江殉国
后来,楚国首都沦陷,屈原得知这一消息后悲痛欲绝。他认为自己未能挽救国家,深感愧疚。在一个五月初五的夜晚,他怀抱一块大石头,毅然决然地投入汨罗江中,以身殉国。
百姓救屈原
屈原投江的消息传开后,当地百姓纷纷划船去打捞他的遗体。为了防止鱼虾啃食屈原的身体,人们还往江中投放粽子。
端午节的由来
从此以后,每年的五月初五,人们都会举行各种活动纪念屈原,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。赛龙舟、吃粽子、挂艾草等活动都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。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gushiyuan.cn/post/1656.html
--EOF--
发表于 2025-04-25 ,并被添加「 端午节故事 」标签 。